第363章 造反_盛世华唐
笔趣阁 > 盛世华唐 > 第363章 造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63章 造反

  第363章造反

  分拆?

  李泰非常的诧异,但他了解自家娘亲。虽然不懂她为什么要这么郑重其事,但既然她说了就必然有很深的谋算。

  所以他很干脆的闭上了嘴巴,既然已经退出了夺嫡之争,那就老老实实当个太平王爷,不插手国家大事。

  陈景恪则马上就猜到了长孙无垢的目的。

  既然他如此重视格物,并视之为未来,以李世民对他的重视,也必然会提高对格物的重视程度。

  那么如此重要的东西,一直掌握在紫霄观手里自然是不合适的。

  毕竟紫霄观代表的是道教,到时候就会形成格物学是道教分支的局面。

  即便李世民尊崇道教,也不想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。早点分拆出去,自由发展才是他们乐于见到的。

  李世民自己不好出面说,就让长孙无垢代为发问。

  对此陈景恪其实并没有什么意见,他也不想让未来的理科和宗教有太大关系,想了想他就说道:

  “明年吧,今年格物班的学生需要打基础,且能担任老师的就我和吕学士,二郎只能算是半个老师。”

  “分拆出去只会浪费时间,也影响我们教学。等明年大家的基础打好了,再分拆出去。”

  “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招募更多的格物爱好者入学,使用老带新的方式进行教学。”

  长孙无垢见他能理解自己,很是欣慰,道:“也好,你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时间,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建学堂。”

  对此陈景恪早就有了打算,当即就说道:“我已经想到了一处地方。”

  长孙无垢惊讶的道:“哦,那再好不过,你准备把学堂开在哪里?”

  陈景恪说道:“放在龙首原上,靠近渭水河畔的地方,依山傍水最适合读书。”

  长孙无垢对长安的地形很了解,略微一想就知道是哪里了,颔首道:“倒也不是不行,不过那里荒山野岭,需要重头建设。”

  陈景恪笑道:“这样最好,我连学院的设计图都构思的七七八八了。刚好趁着还有半年时间赶紧找人建设好,等明年随时都能搬过去。”

  长孙无垢当即就说道:“此事好办,从永安宫那边抽调一部分工匠过去,很快就能建好。”

  永安宫就是大明宫,李世民设计这座宫殿的时候取名叫永安宫,只是因为李渊病故就停止修建了。

  后来李治把它建设完成,就取名大明宫。

  这一世李世民实现财富自由之后,就拿出一部分开始修建这座宫殿,名字自然用的永安宫。

  没办法,实在是大兴宫不适合住人,为了一家子养病也要搬出去住才行。

  经过一年多的修建,永安宫的主体部分已经基本修建完成,预计年底可以入住。

  但根据设计,想要完全建设完成,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。

  毕竟各种附属宫殿和建筑物规模也是非常庞大的,可以说不亚于主体部分。

  当然,还有一方面原因是李世民不赶工期。

  否则他完全可以多征用几倍的民夫和工匠,一年就能把永安宫修好,前世李治就是这么干的。

  听说要用修筑皇宫的工匠去给自家建书院,陈景恪自然没有意见,甚至还问道:

  “要不建筑材料也从永安宫这边出?我设计的学院不大,随便用点边角料就够了。”

  长孙无垢含笑道:“真是小气,这可是给学子们使用的地方,怎么能用边角料呢,要用就用最好的料。”

  “放心好了,你一分钱财不用出,这座书院我帮伱建了,你等着入住就可以了。”

  陈景恪自然懂得她的意思,书院是皇家出面建设的,那功劳自然有皇家的一份。

  对此他也同样喜闻乐见,他不怕有人分润功劳,就怕大家对理工科不够重视。

  “好,就这么说定了。过几日我把设计图完善一下给您送过来,您看着让人建设就行。”

  此事说定,他们才重新把话题拉回到了钟表上面。

  长孙无垢感叹的道:“我想到了钟表会很不一般,但怎么都没想到能有如此的先进。”

  “之前景恪你担心别人会仿制,我以为你多虑了。如此复杂的东西,没有三五个月是仿不出来的。”

  “就算有能工巧匠靠着手艺强行仿制出几台,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影响,这种东西只有大规模制作才能利润最大化。”

  李泰亦说道:“没有设计图和生产流程,外人想批量生产是很难的。在外人摸索出批量生产的方法之前,足够我们大赚一笔了。”

  陈景恪也知道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,不过并没有解释太多,而是道:

  “其实就算被人摸索出批量生产的方法也无所谓,我已经想到了更好的办法。”

  长孙无垢顿时来了兴趣,道:“什么办法?”

  钟表是门好生意,她可不愿意做成一锤子买卖。

  陈景恪说道:“走精品路线。”

  长孙无垢似乎想到了什么,可一时间又想不透,直接问道:“直接说,什么叫精品路线,又需要怎么走。”

  陈景恪就把品牌价值和质量路线解释了一遍,并说道:“我们只做有钱人的生意,打造最精美的钟表,贴上我们独特的标签……”

  “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标签就代表着精品,代表着贵重的时候,那些有钱人就会排着队的来买我们的东西。”

  “同样一座钟表,贴上我们的标签价值翻十倍百倍,那些有钱人还趋之若鹜,我们的生意就真的成功了。”

  前世的名牌衣服、鞋子、包包不就是如此吗。

  代工厂生产出来的没有标签的,几十几百块,贴上标签几千上万。

  最成功的还是钻石,这玩意儿才是彻彻底底的买标签。没有那个标签的钻石就是拉玻璃用的,有标签的就是奢侈品。

  长孙无垢恍然大悟,道:“我明白了,就好比天然居的美食,同样的东西在天然居卖出去就贵好几倍,大家还排着队去那里吃饭。”

  陈景恪笑道:“现在的天然居确实也算是在卖招牌,但首先是那里的饭菜确实好吃。”

  “走精品路线也是一样,要确保产品质量,让顾客们觉得这个钱花的值。”

  长孙无垢深以为然的道:“确实如此,东西买回家几天就坏了,再好的名声也臭了。回头我就设计一个独特的标志,贴在我们的产品上。”

  陈景恪提醒道:“最好是一个种类的商品设计一种标签,以免出现问题牵连到其他产品。”

  “而且高档商品和抵挡商品共用一个标签,只会拉低高档商品的品牌价值。”

  长孙无垢连连点头道:“是这个理,就这么办了。”

  接下来陈景恪和长孙无垢又详细谈了品牌塑造的问题,李泰虽然聪明,但对这方面是真不了解,只能在一旁听着。

  就在两人谈到兴头上的时候,孙福财却步履匆匆的回来,并带回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:

  “娘娘,不好了。方才我去送钟表,听到有人来报,华州那边有人造反了。”

  长孙无垢、李泰包括陈景恪皆惊呼出生:“什么?”

  长孙无垢追问道:“快说,具体发生了何事。”

  孙福财回道:“我也没敢细听,只知道好像是华州那边有豪强反对清丈土地,率领暴民围攻清丈官吏,又攻占的县城。”

  长孙无垢脸若寒霜,道:“真真是该死,圣人那边作何处置?”

  孙福财道:“我回来的时候,圣人正派人去请诸位相公和大将军进宫商议此事。”

  长孙无垢表情缓和了许多,道:“我知道了,此事不得声张。”

  孙福财道:“喏。”

  这还是穿越以来第一次有人造反,陈景恪受到的震撼才是最大的,不可思议的道:“竟然真的有人造反?”

  长孙无垢叹道:“每隔几年都会有人造反,原因各不相同。这几年之所以如此太平,你才是最大的功臣。”

  陈景恪惊讶的道:“我?为什么,我什么都没做呀。”

  长孙无垢挤出一丝笑容,道:“怎么没做,玻璃、糖、晒盐让朝廷手中有了足够的钱财,南方的稻米补足了粮食的缺口……”

  “朝廷手中有足够的钱粮,问民间索要的就少,百姓手中就能多一点余粮。他们有饭吃了,自然就不会造反。”

  “今年上半年的旱灾,要不是朝廷手里有足够的粮食赈济灾民,十有八九也会有人活不下去铤而走险。”

  “且此次旱灾波及数十州,多是重要的产粮地,少了这里的夏粮朝廷的日子也会很艰难,很多计划都要搁置。”

  “可是这次朝廷很轻松的就渡过了,对各项计划也几乎没有什么影响。反而因为旱灾,加快了黄河的修缮进度……这一切不都是你的功劳吗。”

  陈景恪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的道:“原来如此,看来我确实立下大功呀。哈哈……不过有一半书属于小兕子的,玻璃是我送给她的聘礼吗。”

  长孙无垢心下莞尔,道:“你快别在她面前说这样的话了,现在这丫头满心思都是你,要是在听到你说这话,她可能连我这个娘亲都要忘了。”

  华州有人聚众造反。

 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李世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  倒不是说他没预料到会有人造反,恰恰相反,清查人口、清丈田亩必定会有人聚众对抗,他只是没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华州。

  看看它的地理位置就知道了。

  前据华山,后临泾渭,左控潼关,又阻蓝田关,历为关中军事重地。

  大唐日常在此驻军一个折冲府六千余人,最近两年朝廷变法,为了防止有人作乱又抽调了一个折冲府驻防。

  一个屁大点地方驻扎着一万两千多精锐府兵,在这里造反那简直就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啊。

  你想造反也换个别的地方啊,选在这里,真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想的。

  唐俭拿着一份文件读道:“华州郑县豪强郑氏,家传六代,一县之地七成皆落入其手。”

  “方圆数十里一根草一滴水皆为其所有,百姓但有取用必要缴纳钱财。其家佃户万余户,奴仆上千。”

  “七日前户部清量组到达郑县……郑氏家主郑丛以各种手段阻挠……我工作组从华州都督府申请一队府兵协助……”

  “在府兵强行开道下,三日就清出隐户三百余户,土地两万七千余亩……又有百姓上告永业田为郑氏侵占,共计一万四千余亩……”

  “郑氏情知不妙,于昨日纠集自家奴仆佃户千余人攻击我工作人员。”

  “造成十一名户部官吏、二十七名捕快和二十一名府兵死亡,其余人在府兵保护下撤入都督府内。”

  “现郑氏裹挟数万人围困县城,包围都督府……”

  读完之后唐俭躬身把奏折放到李世民桌上,然后退到自己的座位上静静的坐好。

  诸位宰辅重臣皆面色严峻,李世民的脸色宛若寒冰。

  这件事情实在太恶劣了,天子脚下聚众造反必然会天下震动,一个不好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。

  李世民生气的还不只是这些,而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。

  清查出三百多户隐户,要知道去年朝廷才进行过一次全国人口清查。

  他知道肯定还有很多百姓被藏匿,却没想到在自己眼皮底下也如此的严重。

  而且一个地方豪强,竟然占有一县七成土地,还肆意侵吞百姓永业田上万亩。

  这意味着什么?只有整个县的官吏都勾结在一起,才能完成这样的事情。

  一想到这一点,他心中就涌出深深的愤怒。

  不过毕竟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,什么样的大阵仗没有见过,并没有因为愤怒就失去理智,而是质问道:

  “华州刺史和郑县县令呢?”

  唐俭回道:“不知道,华州刺史位高权重,我们工作组根本就见不到他。郑县县令倒是出现过一次,但从那次之后就一直找各种借口避而不见。”

  “一群蛀虫,我恨不得夷其三族。”李世民怒道。

  “令潼关出兵迅速剿灭叛贼,把当地官府也清理一遍,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造反是什么下场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acra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acra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