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光明_续南明
笔趣阁 > 续南明 > 第14章 光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章 光明

  杨河跪坐堂间上首,他的左右是杨大臣与弟弟妹妹杨谦、杨瑛。四人端庄正坐,便是谦儿、瑛儿这两个五六岁的孩童,一样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,身体挺直,目不斜视。

  黑压压难民聚于堂下,杨河默默看着他们。

  看他们中很多人仍然垂泪不止,杨河默然半响,开口说道:“人之异于禽兽,是因为讲礼仪,知秩序,怜幼小。杨某不才,忝为首领,当尽心竭力,照顾好众兄弟姐妹。”

  他说道:“下面开始分食,孩童先来。”

  他亲手舀粥,一个个大小孩童排队进来,不分男女,人人都有杨河给他们倒满的一碗粥。

  轮到那小男童时,他含泪道:“谢谢相公。”

  杨河说道:“锅儿,要坚强知道吗?”

  小男童含泪用力点头。

  孩童分完后,杨河说道:“下面是老者。”

  然后是妇女,最后是男丁。

  所有人看着杨河分派粥食,杨河对妇孺老弱的照顾看得他们心中温暖,深感自己没有跟错人。

  他们中也有家人,家中有女人,有小孩,有老人,往常在乱世中,妇孺老弱总是第一个被牺牲的对象,很多流民队伍也有硬性要求,只要青壮,不要老弱妇孺。

  但既然老弱可以牺牲,妇孺可以牺牲,青壮年同样可以被牺牲,危险、背叛、抛弃同样会轮到自己。

  乱世中太多这样的队伍了,纯粹赤.裸的丛林法则,便是流寇假传仁义,但其实每次战斗,妇孺也总是第一个作为炮灰的对象,绝境的时候,甚至杀妻杀子。

  所以他们往往兴也勃也,亡也忽也,一点点动静,整只队伍就会全局崩溃。

  他们不知道,人的内心总是向往光明的,对一只队伍没有归属感,自然就不会有凝聚力。

  “乱世中已经太多黑暗了,就让我来作这点光明吧!”

  杨河默默的想,看男女老少领到粥后,都靠着堂边跪坐,静静等待,他看向齐友信与严德政:“齐里长与严先生上来与我同食。”

  又给杨大臣与弟弟妹妹倒了粥,他举起了碗:“众兄弟姐妹能相聚一起,便是有缘,来,请食。”

  “请。”

  所有人都举起了碗。

  黑暗笼罩大地,宅院的这点火光,便若风雨飘摇时陋屋的一抹烛火。

  但不管黑夜多么浓重,烛火多么微弱,光明总会驱散黑暗。

  ……

  对杨河这个穿越者来说,他知道未来几年天下没有地方是太平的,所以并非一定要到淮安府城去。

  但要开辟基地,积蓄力量,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地方就可以。

  眼前这个圩子显然不可行,圩墙已毁,以他们能力也很难修好,这样随便一场雨涝,内中一切都会被毁去。

  附近显然也没地方是合适的,开辟基地离不开人口,离不开物资,这周边荒无人烟的,别的不说,光养活部下人口米粮就难以找到,所以说要开辟基地,最好附近有人烟稠密之处。

  而在乱世中,就一般不能离州县城太远,因为也只有这些地方获取米粮物资会方便些。

  杨河的想法是到睢宁那边去,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,那边也离运河不远——其实邳州,睢宁,宿迁都可以,这三个州县靠在运河边上,介时各类经营也便利。

  特别邳州,一个州城,邻近的徐州贾汪,还有大量优质的煤矿与铁矿。

  众难民自然对杨河的决定没有异议,杨河说去哪里,他们就去哪里。

  于是在这圩子内,杨河领着众人休整了两天,让难民的气色更好一些。但他也不能停留太久,他从痞兵那边缴获的米粮不过几十斤,就算每日吃粥,也最多吃十天。

  所以这天下午,杨河招集众人道:“我决意再休整一夜,明日一早我们就往睢宁去,众兄弟可有异议?

  齐友信与严德政连忙道:“我等无异议,唯相公马首是瞻。”

  众人皆道:“唯相公马首是瞻。”

  杨河道:“好,就明日出发,不过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,没有规矩不成方圆,队伍需要组织。”

  他看着众人,快速安排,首先他叫一个人的名字:“赵中举。”

  齐友信这浑家愣了一下,不过还是出来应道:“妇人在。”

  杨河看着她道:“你掌后勤,以后伍中烧饭、洗衣诸事,悉归你处置。”

  赵中举温顺地道:“妇人领命。”

  杨河又叫一个人的名字:“孙招弟。”

  严德政这浑家连忙高声道:“民妇在。”

  杨河看着她道:“你掌采集,每到一地,遇到有可食用野菜诸类,悉采之。”

  孙招弟大声道:“是!”

  杨河满意地点了点头,又道:“严德政。”

  这老童生连忙出来,郑重拱手:“学生在。”

  杨河道:“你掌教化,教习孩童,安抚人心,并领诸老协助孙招弟共采之。”

  严德政拱手道:“学生领命。”

  严德政退下,杨河又叫齐友信的名字。

  齐友信连忙出来,杨河看着他道:“你掌护卫、收集诸事,领青壮护卫家小,沿途收集粮草,外出狩猎,悉归你处置。”

  齐友信大声应道:“小人遵命!”

  “杨大臣。”

  杨河最后看向自己书童,语气略转为森然:“你掌律法军纪,核定收获,凡有不听号令者皆斩之!”

  杨大臣吼道:“是!”

  在场各人都震动一下,感受到杨河仁义之外那冷肃的一面。

  不过赏罚分明,有赏有罚,本来就是上位者首领必备素质,杨河这样做,反让他们放下心来,毕竟乱世中仁慈是有底线的。

  杨河神情不变,他从身边包裹拿出两把腰刀,一把三眼铳,还有些黑色的布巾,说道:“有伍必有器,此些器械乃缴获于乱兵之手,今日便授于尔等。”

  他将一把腰刀授给了齐友信,这让齐友信非常高兴,有了腰刀,自己的自保与攻击能力都得到很大的加强,这比棍棒好多了,而且也体现了杨河对他的信任。

  另一把腰刀与三眼铳则授给了那韩大侠父子。

  这父子二人都是沉默寡言的性子,出来后只是一言不发的跪在地上。

  “韩大侠……”

  杨河裂裂嘴,这名字。

  他说道:“听闻你曾是猎户,擅用弓箭与火器,今日便将这腰刀与三眼铳授于尔等,望你奋勇杀敌,护我队伍。”

  那韩大侠一一接过腰刀,三眼铳,火药铅子,还有火绳,火摺子等物,他神情动了动,忽然跪在地上重重磕头:“只要让我儿活下去,韩某这条命就是相公的!”

  杨河默然无语,他什么也无法保证。

  这对父子接了武器下去,看二人商议了一阵,最后的结果是父亲用腰刀,他儿子韩官儿使用三眼铳。

  最后杨河取出那些黑色布巾,这些黑色布巾是用缴获的那几块布幔分割而成。

  统一的服装可以给人以压迫感,给自己以归属感,虽然现在没有号衣,但有几块布料,杨河就决定在青壮中装备统一的头巾。

  原本齐友信的难民队伍有人口四十八人,连齐友信一起,青壮男丁有十七个——严德政虽然年岁比齐友信还小,但手无缚鸡之力,只能算在老弱妇孺之中。

  未出意外的话,算上杨河,现在人口已经有五十二人,青壮十九人。可惜上吊死了四人,内青壮男丁两个,所以最后人口又剩回四十八人,内青壮男丁十七人。

  不过虽然都是十七,但战斗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。

  杨河将布巾发下去,各青壮将之一一绑成头巾,果然在装备了统一的黑色头巾后,这只队伍就显出几分锐气来。

  ……

  第二天一早,众人就起来了。

  这天正好是霜降,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日子,过了这天,就意味着冬天的开始。

  民谚有句话: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,霜降素来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日子,但众人只能吃一餐米粥,然后就要起身了。

  一切准备就绪,众人收拾好行李,打理好包裹,杨大臣也给杨河取来洗好干净的披风围上,给他理了理腰间的双插,还有斩马刀、匕首、火镰诸物。

  同时他腰间还有一个火摺子,余下的一个,给了赵中举。

  “走吧。”

  牵着弟弟妹妹的手,最终杨河说道。

  众人鱼贯出了宅院,向圩外走去。

  行路时,所有裹着黑色头巾的青壮持着棍棒,警惕地注视着周遭的一切。然后是赵中举等人,挑着米粮,还有锅碗瓢盆等物跟随,她负责后勤,所以这些家当都由她与一些壮妇轮流挑用。

  在杨河安排中,韩大侠父子负责开道探路,然后青壮分为两拔,一拔中军,一拔断后,老弱妇孺则在中间。众人都很小心,乱世中,谁都形成了警惕的本能。

  而这个时代女人一直当男人用,赵中举也不是养尊处优之人,逃难前就常在田地间操劳,所以挑那些物什对她们并不吃力。

  众人出了吊桥,走到那光秃秃的古柏边时,杨河忍不住回头看去,他初入圩子时只书童、弟弟妹妹四人,离开时却有四十八人,还成了这群难民的首领,世事之奇妙莫过如此。

  跟他一样,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回过头来,离开这个圩子后,等待他们的是什么,谁也不知道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acra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acra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