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零七章 密商大计_春游曲
笔趣阁 > 春游曲 > 第三零七章 密商大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零七章 密商大计

  李世民向殿内众人说明召集大家来的目的,并介绍除去李建成、李元吉的计划。

  观音婢则微笑着坐在李世民身边,一直没有说话。

  承乾殿内,李世民的心腹干将、长孙家族的精英,列坐在大殿两侧。

  宇文士及、高俭、房玄龄、杜如晦、长孙无忌、丁记坎、长孙湛、张公谨等人,坐在大殿东侧。

  长孙顺德、段志玄、尉迟恭、程知节、秦琼、丘行恭、长孙无宪等人,坐在大殿西侧。

  李世民将整个计划说完,看着殿内众人,征求各位的意见。

  房玄龄从矮榻上站起,向李世民、观音婢躬身一揖,说道,“既然大王请属下等商议大计,就当各抒己见。属下不揣冒昧,有一点浅见想向大王、王妃陈述。”

  李世民面带微笑,客气地道,“先生不必有所顾及,有想法只管讲出来。”

  房玄龄向李世民拱了拱手,言道,“大王已将计划全盘托出,看似滴水不漏,实则是有一个极大的漏洞。”

  “大王的整个计划,是以主上同意除去太子和齐王为前提,假如主上不同意大王的想法,此计划就失去了所有的价值。”

  “如今主上对大王疑心甚重,近段时间仍对大王和秦王府幕僚不停打压,这次齐王征讨突厥,抽调大王属下精兵良将,主上却对太子和齐王的企图熟视无睹,同意他们的建议,这说明主上心中已明显偏向太子和齐王。”

  “大王如何能确定,主上在这种时候会同意你除去太子和齐王的想法?”

  房玄龄一习话说完,殿内众人也深有同感。

  明明是李渊偏向李建成、李元吉,怎么会同意除去他们呢?

  尉迟敬德在李世民求情下刚从狱中放出来;程知节被外放到康州为刺史;房玄龄、杜如晦被逐出秦王府,连到秦王府来一趟都不敢,这不是李渊刻意打压,又是什么?

  同意齐王李元吉顶替李世民,领兵征讨突厥;抽调秦王府精兵强将,充实到李元吉帐下。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李建成、李元吉不怀好意,李渊却视而不见,一再装糊涂,这不是偏向李建成、李元吉,又是什么?

  在这种情况下,李世民仍深信,李渊会同意除去太子和齐王,在座的诸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
  宇文士及、长孙顺德坐着没有说话。

  高俭、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、尉迟敬德、程知节等人,都认为应该再慎重考虑一下,否则一步算错,满盘皆输。

  众人轻声议论,交头接耳,大多不同意李世民和观音婢商议的计划。

  这也难怪,李世民、观音婢掌握的情况,与殿中的其他人不一样。

  李世民、观音婢基本笃定,李渊会站在他们这一边。

  而殿中的其他人,则坚定地认为,李渊是向着李建成和李元吉。

  而李世民又无法将一些内幕,向这些人全部说出来。

  这就造成李世民、观音婢,与其他人认知上的偏差。

  李世民、观音婢认为李渊是友,其他人则认为李渊是敌。

  李世民想要劝说其他人相信他,就存在很大难度。

  李世民示意房玄龄先坐下,让众人讨论了一会儿。

  过了片刻,李世民清了清嗓子,朗声说道,“诸位静一下,听本王来说。”

  大殿里顿时静了下来,众人的目光都转向李世民。

  李世民扫了众人一眼,说道,“主上乃圣明之君,只不过一时被太子和齐王所惑,才让太子和齐王得逞。以前本王怕主上生气,未将太子和齐王的劣行奏明主上,这两日本王进宫将实情向主上一一说出,主上定会同意本王的建议,废黜太子和齐王。”

  这时高俭站起,向李世民躬身一揖,说道,“主上对大王成见已深,岂能是一朝半会儿能够化解?况且,即使大王将太子和齐王的劣行奏禀主上,主上信与不信还是一说。”

  “如今齐王正在抽调秦王府精兵骁将,大变在即,大王和王府将士生死系于一线。”

  “属下以为在除去太子和齐王之前,大王入宫靓见主上太过凶险。一旦主上下令除去大王的兵权,或者是将大王拘押,秦王府将群龙无首,大王也再无回天之力。”

  高俭所言,正是众人担忧之事,也纷纷劝谏李世民近几日别再入宫。

  李世民则泰然自若道,“有薛公和三兄安业在,本王进宫不会有任何凶险。”

  长孙顺德任左骁卫大将军,掌管宫中宿卫;李世民所说的三兄安业,即观音婢的三兄长孙无宪,现任监门卫中郎将,掌管出入皇宫的门禁。

  确实如李世民所言,只要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宪站在李世民这边,李世民入宫基本上就没有危险。

  李世民继续向众人道,“本王已经想好,在我入宫之时,薛公、三兄安业都在两仪门警戒,敬德带领随行侍卫留在两仪门。”

  “如果主上有害我之心,我便从万春殿出来,命敬德带侍卫入宫,挟持主上,以主上手敕诱太子和齐王入宫,然后将他二人击杀。”

  “如果主上同意本王的计划,我等就按今日的计划行事。”

  李世民将自己的想法说完,然后巡视殿中众人,问道,“本王这个安排如何?”

  众人又交头接耳讨论了一会儿,房玄龄站起向李世民躬身施礼,说道,“大王所说等于是两个方案。”

  “一个是,大王入宫之时,主上欲害大王,我等即刻举事,挟持主上,诱杀太子和齐王。”

  “另一个则是,大王刚才所说的计划。不知大王是不是这个想法?”

  李世民点头道,“正是如此。”

  房玄龄接着问李世民,“如果大王入宫劝谏主上,主上不欲当场伤害大王,也不同意大王的劝谏,该如何处置?”

  李世民想都没想即答道,“如果是这样,就按第一个方案进行,即刻举事挟持主上。”

  房玄龄点头,“属下也以为,应该如此,否则可能中了主上的缓兵之计。既然主上不同意大王的想法,就不能让他再有与太子和齐王商量的机会。”

  房玄龄接着又问李世民,“属下还有一事需请示大王。”

  李世民含笑看着房玄龄,“先生请说。”

  房玄龄向李世民拱手道,“大王入宫之后,如果发生我等未预料到的事情,需要临机决断,弘义宫和大内之外由何人主持?”

  李世民微笑着看了看观音婢,又将目光转向殿内众人,“本王入宫之后,一切事宜皆由王妃临机决断。”

  听李世民说,他入宫后,一切事宜皆由王妃临机决断,殿内之人除长孙顺德、段志玄、丁记坎、长孙湛四人外,其他人无不感到错愕。

  包括观音婢的舅父高俭、四兄长孙无忌,都认为将此等关系到无数人生死的事,托付观音婢一介女流,是如同儿戏。

  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娴静端庄的观音婢身上,她面带微笑,沉着冷静地看着众人。

  对于李世民的决定,观音婢并不推辞,也没有手足无措。

  她不惧众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,自信地看着众人,不闪不避。

  这次,众人心中虽有很多不解和不同的想法,但是没有人愿意当着秦王妃的面说出来。

  女子多是善嫉,而且多是小心眼,座中之人皆怕稍有不慎说错了话,得罪了观音婢,说不定会被她记恨终生。

  高俭和长孙无忌两人本想发表不同意见,但仔细一想,他们看着李世民、观音婢自小长大,李世民考虑事情向来周全,观音婢也自小聪慧,与众不同,心中就想李世民这样决定,肯定有他的道理。

  所以,高俭和长孙无忌也不再发表意见。

  就这样,众人心中有话要说,却没人愿意说出来,于是便都静静地坐着,殿中的气氛有些凝重。

  这时,长孙顺德站起来,朝李世民、观音婢拱了拱手,嘿嘿笑道,“末将愿听从王妃侄女调遣,听王妃侄女号令行事。”

  长孙顺德如今是薛国公,左骁卫大将军,说话还如以前一样吊儿郎当。

  段志玄也站起身,向李世民、观音婢拱手道,“末将亦愿听王妃娘娘号令行事。”

  丁记坎、长孙湛虽说也同意李世民的决定,但他二人作为观音婢的亲近之人无需表态,就没有说话。

  当日参与密商的人之中,长孙顺德是一品的国公,实职是从二品;宇文士及代理侍中,从二品;秦叔宝、程知节为正三品;段志玄、丁记坎作为护军是从三品;其他人则是四品、五品。

  长孙顺德、段志玄都是晋阳起兵的元勋,他两人说话分量很重,其他人心中即使有疑虑,也不便再提出不同意见。

  李世民见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人欲言又止的样子,微笑着说道,“本王看诸位对王妃主持大局还有些疑惑,为解除诸位心中的疑虑本王就明说吧。”

  “如实来讲,王妃其实也是晋阳起兵的元勋,在晋阳起兵之前,曾与主上和本王一起参与晋阳起兵的谋划,连主上都对王妃大加赞赏。”

  他呵呵笑着看了观音婢一眼,向众人道,“说实话,王妃的智谋和胆略,不输于本王。”

  由两个晋阳起兵的元勋支持,李世民一番话又把观音婢抬到了天上,其他人自然是无话可说。

  这时,长孙顺德又站起,向众人拱手道,“大王所说句句属实,在下向众位再说一句,我自打十几岁时,便是跟着王妃混饭吃,大王入宫时,由王妃主持,诸位只管放心。”

  殿内众人听长孙顺德说,自打十几岁时,就跟着王妃混饭吃,都不禁会心一笑。

  高俭笑着对众人道,“薛公所说不假,这事在下知道。”

  经过李世民、长孙顺德一番解释,众人对李世民入宫时,由观音婢主持再无异议。

  这时,观音婢站起,向众人叉手屈膝施礼,坐下之后温婉地说道,“大王与顺德阿叔之言有些过誉,妾乃一介女流,实不堪担此重任。”

  “然大王乃是妾生死相随的夫君,与众位一同赴汤蹈火,是妾义不容辞的责任。”

  “大王虽交代,他入宫之时,由妾主持大局,但妾却不敢独断,诸事都会和众位商议之后再作决断。”

  说完,观音婢再次站起,向殿中之人叉手屈膝施礼。

  观音婢说话之时,虽然语声温婉,言词恳切,却透着沉稳和威仪。

  殿中之人听后,无不心生佩服,凛然生出敬意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acra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acra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