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二章:乌台诗案_剪辑历史:开局盘点十大帝皇
笔趣阁 > 剪辑历史:开局盘点十大帝皇 > 第二百五十二章:乌台诗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百五十二章:乌台诗案

  既然有感慨,对于一个诗人,一个词人,一个相当有着才华的人来说。

  最好的做法,自然就是写一首词。

  王安石:“又要来了吗?”

  欧阳修:“简直是和之前的人,不可同日而语。”

  曾巩:“或许这就是苏轼吧。”

  陆游:“苏轼,这可是苏子瞻啊。”

  嬴政:“如此才气,也不得不让人感慨了。”

  李世民:“当真是有些难以置信了。”

  众人都纷纷的开口。

  因为唯有到了苏轼这里的时候。

  就好像是千古名句,千古名词,之类的东西。

  就好像不值钱了一样,一句接这一句往外面蹦出来。

  前面的刚刚就有了三首,而现在看情况,应该是又是一句了。

  人比人,果然是气死人的啊。

  多少人求一句词而不得,对于苏轼来说,却是那么的简单。

  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。

  “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”

  开篇真的很简单,其他的没什么,就是怀念一下自己的弟弟,苏子由。

  也就是苏澈。

  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
 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
 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
 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
 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
  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
  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

  在之前,秦戟曾经说过,范仲淹的渔家傲,是渔家傲的词首,渔家傲所有的词曲当中,唯有范仲淹的那一句。

  杀死了比赛。

  是真正的天下第一渔家傲。

  而这一首明月几时有。

  和那首渔家傲一样,一样杀死了比赛。

  只不过渔家傲杀死的是渔家傲的那一首词,仅仅只是局限于那一首词。

  然而这一首水调歌头,说的再多,都没有任何的作用。

  他的地位很简单。

  就是杀死了所有的中秋诗,词,曲,文章,等等等等。

  一切对于中秋的赞美,一切对于中秋的思念,一切的一切。

  但凡是与中秋有关的诗词,文章。

  全部都被这一首水调歌头,明月几时有彻彻底底的杀死。

  是的,渔家傲是渔家傲的词牌之冠,而水调歌头,明月几时有,则是中秋之冠!

  就是这么的简单。

  李白:“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,这一句,当真是豁达,洒脱啊。”

  杜甫:“难以置信,当真是难以置信,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......古难全啊!”

  曹植:“这首词,当真是天下第一中秋词了,我所不及啊。”

  曹丕:“难以置信,当真是难以置信。”

  李贺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千里共婵娟啊,何等平白的语句,却又是何等波涛的感情。”

  李清照:“这才是真正的好词。”

  欧阳修:“当真不愧是我看中的人啊,我果然不如你啊,子瞻。”

  这一首词的出现,真的是震惊了几乎所有人。

  这首水调歌头,真的几乎让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样子的语言来形容。

  以至于这首词出现的是这么的突兀。

  你不能够说和之前的宋词拉开了距离,但至少,双方不在一个档次。

  之前的尽管好,但也好不到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地步。

  而现在的这首词的出现,让他们产生了一个怀疑。

  那就是宋朝的词曲,到底辉煌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?

  以至于这样的一首词?

  竟然是第五?

  竟然是第五?

  他们竟然无法想象,更在其上的词,到底会是什么。

  实际上这首词当然不可能是第五。

  这不是扯淡吗?

  这要是排到第五的话,秦戟都不知道谁该排第一了。

  其实也不是没有排的。

  “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谈笑凯歌还,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”

  “要扫除一切害人虫,全无敌。”

  “惜秦皇汉武,稍逊文采,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”

  “鹰击长空,鱼翔浅底,万类霜天竞自由,怅寥廓,问苍茫大地,谁主沉浮。”

  你要说这个人的词曲不行!那秦戟第一个不答应!

  但实在是不能够将这个人排进去。

  他是所有人之中最为额外的独一档。

  不参加排名,因为他是神圣的。

  至少在秦戟的心中,无比的神圣。

  当然,不是说上面的词就一定比苏轼的更好。

  只是简单的说一下,不会参加排行,仅此而已。

  “这首词写完,并不代表苏轼的人生就走到了重点,实际上来说,他未来的日子,还很长。

  他离开了密州,然后去了徐州,在徐州的日子也不错,政绩斐然,然后又去了,湖州,时间一晃,就从密州到湖州,过去了五年。”

  “五年的时间,苏轼也差不多是颠沛流离的日子,总算是到了湖州,原本以为,能够稍微的安定一些。

  实际上并没有,相反,反而是爆发了另外一件,相当严重的事情。

  当时朝廷新旧两党之间的争斗依旧在继续,甚至双方之间的矛盾,逐渐的激化。

  苏轼本身就是一个性格直率的人,因此自然是得罪了一些家伙。

  当时苏轼被调去湖州,本来是例行公事一般的写了一本湖州谢表,但苏轼是诗人,笔端常带感情,即使官样文章,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,说自己“愚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”,“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”

  这些话被新党利用,说他“愚弄朝廷,妄自尊大”、“衔怨怀怒”、“指斥乘舆”、“包藏祸心”,又讽刺政府,莽撞无礼,对皇帝不忠,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。

 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,一时间,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。七月二十八日,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,解往京师,受牵连者达数十人。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。

  此案一出,朝野哗然,他的妻子王闰之惊惧之下,竟然焚烧了苏轼所有的藏书,诗集,只为求苏轼回来。

  然而,这件事情并非这么简单,许多人下定了决心,想要苏轼的命!

  但最后或许苏轼都没有想到,在监牢里面关了足足一百多天的他,最后的救命人,竟然是他从未想到过的那个。

  是的,救下苏轼的不是别人,正是已经退休了的宰相,王安石!

  从轻发落,贬去黄州,只能说是多亏了王安石的出手相救,也多亏了开朝之初,宋太祖赵匡胤不杀士大夫的国策,才让他度过了如此艰难的一关。

  否则的话,这位历史上罕见的全才,恐怕真的要......夭折了......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acra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acra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