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1章 凡驱百姓来攻城者,皆可杀_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
笔趣阁 > 人在南宋,我与蒙古争天下 > 第201章 凡驱百姓来攻城者,皆可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01章 凡驱百姓来攻城者,皆可杀

  第201章凡驱百姓来攻城者,皆可杀

  孟珙刚来时,以二十多岁出任都司都指挥使,崔与之相当震惊。

  不过了解他是孟宗政的儿子后,再和孟珙一接触,发现其确实相当有水平,也比较认可。

  孟珙闻言,知道崔与之想考自己,他想了想,缓缓道。

  我朝已取凤翔,当优先防守凤翔,重点经营天水军和西和州等五州三关,再加固大散关和凤州-——诸地互为崎角,形成阶梯式防御——层层消耗-——。

  他的思路和当年吴玠兄弟差不多,但又加入了皇帝的想法,优先考虑到人。

  因为他知道,不管什么雄关坚城,没有适合的人选坚守,完全无用。

  ‘扼守四川,用人为上,良将贤臣,抵十万雄兵。’

  从地图看,过了凤翔,就是南宋的大散关,两地约一百多里。

  蒙古入宋时,也是先取凤翔,再破大散关。

  实际上只要守住大散关,蒙古就很难进来,历史上拖雷兵分两路,一路绕向天水,一路怎么攻破大散关的,也没有记载,反正是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了大散关,很可能守军降了。

  因为当时有抵抗的各城,各关,基本都被记载屠了,而且拖雷进军前两年的南宋制置使杜如渊上任,没有积极经营关外五州的大门大散关,搞不好当时也荒废,根本没守兵。

  现在孟珙计划先守好凤翔,驻军两万人左右,城中放两万户百姓,屯田种粮,并存放一年以上的粮食。

  百姓青壮平时也用来训练守城。

  若有敌军至,固城死守。

  南宋现在和金国联手,正在迁移关中所有百姓,包括凤翔以西,与西夏之间的所有百姓。

  这样做的后果是,除了凤翔以南的大散关外,方圆数百里没有人烟。

  蒙古兵要再到凤翔,别说一年,十天半个月不打破凤翔,就要考虑到粮食供应。

  因为四周几百里没有吃的,你也没有民夫用,你就是十万大军团团围住凤翔,只要打不破,你就只能退兵。

  崔与之闻言,驻军两万够吗?

  孟珙道,够了,金国也才两万驻军,而且只要像陛下那样训练兵马,纪律严明,令行禁止,末将有信心,两万人马,加上城中青壮辅助,蒙古就算来十万兵马,也打不破凤翔。

  更别说咱们现在有陛下的火器支持。

  崔与之含笑点头,也表示认同。

  孟珙的战略下,凤翔两万兵,两万户百姓,天水五千兵,一万户百姓,西和州五千兵,一万户百姓,成州、阶州、凤州皆是如此。

  这样就是优先凤翔,然后重点五州三关(三关是七方关,仙人关、武休关)。

  孟珙说的基本也是吴玠兄弟留下的策略。

  “欲守三关,必守五州。五州不守,三关不固”。

  南宋就是在郑损手中弃了五州,被蒙古轻易破了三关。

  但孟珙用了皇帝的方式,重点说到了数据和用人。

  即每州每关多少人,存多少粮,能抵抗多久都做了预算。

  孟珙甚至按照皇帝的说法,各州的城墙加固到多高,护城河多宽,也都要有标准。

  像现在大散关的八米城墙肯定要加固,至少要加固到十米以上。

  现在大宋正在迁移所有百姓,南宋这会很多城池没有护城河的,孟珙还要开始挖护城河。

  挖完之后,伱蒙古来攻,方圆百里找不到人帮忙挖土填沟,要么你自己带民夫进宋境,要么你用精兵亲自上阵,到时攻城难度会大大提升。

  另外新到的火炮,优先分配给五州和三关,还有凤翔,大散关,其余四川境内的城池都可以不用。

  这些地方攻不破,蒙古兵就进不来,这些地方被攻破了,其他地方也很难守。

  孟珙最后道:“陛下说了,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关城,战场上最重要还是看双方主将的发挥,所以各关各州,都要选用贤能,忠于大宋,能死战而不退。”

  “要让来犯的敌人,每攻一城,都要付出血的代价。”

  “说的好。”崔与之抚掌而庆,不停的点头。

  崔与之所想和皇帝一样,不管在哪,主要还得看人,所以历史上他向朝廷举荐了大量的人才。

  比如此时的南郑知县郭正孙,大散关守将张宣都是他推荐的。

  郭正孙已经前往凤翔任知府,郭正孙能力非常强,虽然是文官,也能打仗。

  “守关文武,都要精挑细选,过些天,本官会亲自走遍三关五州,确定武将人选。”崔与之这时沉声道。

  孟珙脸露尊重之色,崔与之这把年纪,还要在各地奔波,真是尽心尽力。

  各地的文官崔与之基本选好了,很多都是他以前在四川的旧部,但是武将变化比较大,崔与之要每个人亲自见面,考核后才决定。

  已经确定的地方主官人选中,凤翔由郭正孙知府,孟珙大哥孟璟驻守,天水军由忠义军总管田燧和凤州教授张叔寅。

  田燧在历史上率一千四百余军民于马岭堡阻击蒙军,血战三天全军覆没,也是相当勇猛,张叔寅死守凤州,城陷后被杀,都是大宋英杰。

  西和州知州由洋州通判张度接任,阶州知州由凤州通判李寔接任,成州知州由沔县知县高稼接任,这些文武官员,都是崔与之相熟,并推荐,皇帝全部破格提拔,纷纷连跳几级。

  而历史上这些人都是留名留姓,在各地死守,战死在蒙古铁骑之下,俱是我大宋英杰。

  接着就是各地武将和三关守将的安排,崔与之还要重点考核。

  全部人选到位后,以后蒙古进来,每攻一城,都得付出血的代价,不可能再现闻风而降的画面了。

  当天崔与之与孟珙看过大散关后,决定加固大散关,留火炮十门,驻军增加到五千。

  至此,川陕蜀口一线,崔与之与孟珙共计在五州三关,和凤翔大散关,安排了近五万兵力,同时另外会安排四万人马在沔州和褒城训练,这边可以随时支援各地,另据根崔与之以前的安排,在沔州屯粮三十万石。

  崔与之以前在时,这里屯粮三十万石,他走后,这次再来,当地连三万石都没有了。

  皇帝让孟珙在这边练兵十万,孟珙和崔与之放了十万在蜀口一线。

  只要兵马练起来,基本是固若金汤。

  但孟珙记着皇帝的话,如果能练兵二十万,就得练兵二十万。

  在成都平原上,四川各地也正在招募新兵,训练预备兵马,源源不断的新兵,从四面八方涌向成都。

  宝庆元年六月中旬,孟珙来到凤翔城。

  其兄孟璋和凤翔知府郭正孙纷纷前来,双方见面后,就上了城头。

  站在凤翔城上,孟珙也是心神激荡。

  只见城外陆续有人拖家带口往城中走,凤翔城四周人来人往,全是百姓在干活。

  凤翔城是唐代李茂贞所建,城池形状为一只飞翔的凤凰,凤凰头朝北,尾朝东。城南北各有一门,门均向东开,呈凤凰展翅状。

  但凤翔城当时不是重镇,所以城墙不高,护城河也窄,当年李从珂反唐,王国同率兵来打,还没一会,就差点攻破了凤翔城。

  到了宋朝手上,这边也不算重镇,宋廷也没什么修缮,日益破败,护城河越来越窄,等到金国打过来,几乎被一战而破。

  金国得到凤翔后,成为南下攻击南宋的大本营,金人看不起宋人,知道宋人不敢打他们,所以也没什么修建,至此,凤翔城城防是越来越差。

  孟璋和郭正孙接过凤翔后,立刻发动民夫开始修建,第一个就是扩建护城河,加高城墙。

  城中水资源其实很丰富,城外有两支水环绕全城,一支东绕北“宁远门”及东“迎恩门”向南流去;另一支西流经“金巩门”及向南“景明门”由凤尾桥东流与南流护城河水汇流入塔寺河,两水环绕全城,因为多年没有清理河道,现在护城河宽仅一米左右,深约一米多,且到处垃圾和浮物。

  郭正孙先清理河中垃圾浮物,在断沟排水,排开之后,命人开挖,按皇帝标准,沟深三米,宽约五米。

  重建好的凤翔城,先期会有五十门火炮,两万守军,后面会不断增加火炮。

  凤翔城周长十二里,城垛四千两百多,每垛能分到五人,再加上城中青壮,足以抵挡十万人的进攻。

  按孟珙现场观察和赵与芮的要求,最终大宋的所有城池,每二十米要有一门炮。

  凤翔城这种周长,最终要有两百四十门炮。

  考虑到蒙古人这会还没炮,连回回炮也没有出来,只要守将有些能力,城中军民同心,基本是不可能被攻破。

  就算蒙古人将来带来回回炮,也远远不是赵与芮火炮的对手。

  当然,要想达到两百多门炮,估计最少也是一年以后的事。

  在火炮没有达到目标之前,赵与芮又出了一招绝招。

  也就是迁移了凤翔以西所有人口,并鼓动金国也迁移凤翔以东所有人口。

  这种坚壁清野之下,没有民夫和粮食的话,蒙古铁骑更难攻城。

  你蒙古人以后自己带民夫进来,你就要带大量的粮食,你不带民夫进来,你无法攻城。

  到时会拖雷会很头痛。

  “还有多少百姓没有迁移?”这时孟珙问郭正孙。

  郭正孙马上道,已经迁到兰州,但有少数当地百姓不肯走。

  孟珙问大概有多少户?

  郭正孙估计,整个凤翔以西,最少有接近一千户左右不肯走。

  孟珙只能道,不肯就算了。

  等蒙古兵到了,必然要抢掠他们的粮食,然后征为民夫。

  “陛下有口谕。”孟珙这时脸色一正,郭正孙和孟璟赶紧跪下。

  孟珙沉声道:“凡我大宋各城,见有敌军驱使百姓蚁附来攻,不必留情,皆杀之,以保我城中军民。”

  嘶,郭正孙身为文官,脸色微变,倒吸口冷气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acra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acra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