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长乐楼杨霖论道_大宋第一状元郎
笔趣阁 > 大宋第一状元郎 > 第三十八章 长乐楼杨霖论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八章 长乐楼杨霖论道

  第二天早朝,蓝从熙出班奏事,弹劾御史陈次升、龚夫、陈师锡、陈馞等人妄言军机大事,蒙蔽圣听,贻误军情。

  端坐龙椅的赵佶本来对这件事还有点羞臊,一看手下臣子已经把替罪羊找好了,当即就坡下驴,贬谪上述四人到琼州为小官。

  这件事杨霖出的主意,但是他并不后悔,这四个文官为了权势之争,竟然荒唐到指使皇帝下手诏干扰前线大将。更为可气的是,他们的理由是太乙宫着火,简直荒唐透顶。

  在他们眼里,党争强过一切,为此不惜牺牲前线将士和对外战局。

  这也就是大宋对士大夫太仁慈,放在其他朝代早就杀头抄家了。

  蔡京趁机出列,大声道:“神宗创法立制,先帝继承,两遭变更,国家大计还未确定。官家诚宜继承父兄遗志,再起新法,臣等愿效死力辅佐吾皇。”

  蔡京说这番话并非无的放矢,他早就听内侍们说皇帝要想恢复新政,所以投其所好。

  果然,赵佶一听大喜,当即让蔡京官升太师,已然是位极人臣。

  汴梁,长乐楼。

  紫檀花几上摆放的三足鎏金兽首香炉散出袅袅青烟,一阵阵安神的熏香,弥漫在楼上的雅间。

  还没入朝堂就开始参与这些政事的杨霖,此时正在长乐楼里悉心备考,楼上今日请来了三位老道士,和新科省元讨论《易数》。

  易数是什么?说白了就是通过《周易》来占卜的方法,更直白讲就是算命。

  杨霖听的时候多,说的话很少,不停地点头。

  周易自有其奥妙之处,当然也有晦涩难懂的地方,好在杨霖只是专心于易数的问题,只要三位老道稍有跑题,说道其他方面的事,马上就被杨霖拉回来。

  三位老道不知道新科省元,为何不研究经史子义,准备殿试,反而对这些占卜之事这么感兴趣。但是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,便更卖力气地讲解起来。

  “凡占静物,有如江河山石,不可起卦。”老道士摇头晃脑,杨霖暗暗记熟于心。

  “凡占天时,不分体用,全观诸卦,详推五行。”

  “道长,此语何解?还请不吝赐教。”

  老道士一听这省元郎如此谦逊求教,顿时自豪感爆棚,眉目一张捏着雪白的胡子讲解起来。

  一阵脚步声之后,暗香浮动,凝儿端着个茶盘进到房中,俏脸上浮现一丝担忧。

  马上就是殿试了,大郎还在这里和人论道,岂不是不务正业。

  想要苦心规劝,又怕那藤条的滋味不好挨,别看大郎年纪小,脾气却出奇的差,最爱变换着法子作践人。昨儿个就是多说了一句话,就被罚弯腰屈膝臀作鼓,被大郎拍出了一首将军令,还逼着自己和曲唱词,臀尖现在还隐隐作痛。

  小美人儿芳心一动,想出一个主意来,放下茶盘之后柔声道:“大郎,天色不早了,三位道长还要回山,莫耽误了道长的行程。”

  此地即是长乐楼,三位道长虽然是化外之人,也听过被冠以汴梁第一才女称号的凝儿花魁的名声,纷纷出言相谢。

  这就是围魏救赵,把三个老道赶跑了,还怕你不温习经史子义,凝儿心中小小的得意了一把。

  杨霖听到兴头上,被她一打断,皱眉道:“我和三位道长一见如故,快去让后厨准备一桌酒菜,然后让他们开三间上房,今夜道长们就别回了。”

  凝儿芳心一苦,难道大郎真跟自己的诗里说的一样,功名于他如云烟?好在她知道殿试就是排名次,反正有了进士的身份,就可以入朝为官了。自己这下半生系在了他的身上,也只能随着他沉浮飘蓬,当然希望杨霖能够稳步步入仕途。

  直到华灯初上,杨霖吃完之后,才出言道: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,感谢道长们不吝赐教,可惜明日还要殿试,就不和诸位秉烛论道了,咱们改日再聊。”

  “省元郎快快去睡吧,殿试才是头等大事,易数之道我们可以改日再谈。”

  杨霖嘿嘿一笑,心中暗道,若不是杨戬这太监告知,满天下谁能想到这一回易数之道,就是殿试的题目。

  ----

  大宋殿试是卯时三刻入殿,换算成后世的时间,大概是早晨六点半。

  初春之际,卯时的天色还未亮,禁军们便用朝廷的马车,将这一科的士子带入了宣德门。

  杨霖左右环视,并没有看见几个熟悉的身影,扬州不比苏杭,历来不是科举的重地。

  身旁的士子们全都有些紧张,只有杨霖一个轻松愉快,一来这厮得了报信,胸有成竹;二来他来自后世,没有这个时代对于君权的敬畏。

  一个中年人见他如此从容,心中不禁折服,抱拳道:“兄台你好,我是杭州的赵冑。”

  杨霖楞了一下,随即笑道:“扬州,杨霖。”

  “原来是省元郎,失敬失敬。”

  “哪里哪里。”

  礼部官员听到后面的交谈声,不满地回头瞪了他们一眼,两个人一起笑着不再说话。

  行了一半路程,马车在一排高大宫殿前停下,杨霖跟着士子们跳下马车,一名礼部官员喊道:“各位请列队,跟我去沐浴更衣!”

  忙了一圈,终于来到考场,也就是天下权力中枢大庆殿。

  殿外一个礼部官员,面色肃然,仪表不凡,冠袍整齐,高声唱道:“时辰已到,考生入殿。”

  大殿内的试卷和考桌早就准备就绪,杨霖看了一眼,低声疑道:“怎么没有椅子?”

  赵冑目不转睛,轻微地说道:“这是咱们大宋殿试的传统,站着笔试。”

  站着写毛笔字,对腕力要求颇高,如果士子体弱多病,再加上有的人难免内心紧张,恐怕大半天的考试就会支持不下来。

  好在即使中途退场,也不会有什么太严重影响,最多评分为第五等,最后依旧是赐同进士出身,这些并不涉及品德的过失,大宋对士子们还是比较宽容。

  最后殿试成绩和省试成绩两者综合起来,评为五等。

  其中考中第一等和第二等的士子,且排名前二十,就将有天子亲自面试的机会,状元、榜眼和探花就会出在其中。

  状元、榜眼和探花上进士甲榜,称为进士及第。前二十名士子即使没有能获得前三名,但也能上二甲榜,赐进士出身。

  成绩若为第三等,当然就没有面试机会,上三甲榜,也是赐进士出身,只是将来同僚之间比拼起来,排名就不如二甲榜,地位稍微低一点。

  成绩为第四等和第五等,则上乙榜,赐同进士出身。

  等到试题发下来之后,原本安安静静的大庆殿,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。

  蔡京等宰相作为监考官,当然知道他们惊呼的原因,蔡京往前一步,压了压手,不满地说道:“肃静,都肃静,安心答题!”

  赵佶在高处的龙椅上,看着众人的反应,心怀惴惴。

  满殿的人都不知从何下笔,唯有一个人从容不迫,笔走龙蛇,赵佶聚目而望,竟然是有过一面之缘,提出那个蹴鞠联赛的杨霖。

  一抹笑意出现在皇帝的脸上...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aacra.org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aacra.org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